近日,一则“雷军送张颂文的SU7真车现身”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起事件源于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分享的一段提车视频,意外曝光了知名演员张颂文成为小米SU7首批车主的事实。这一举动不仅让张颂文喜提新车,更让小米SU7这款新型电动车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事情经过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张颂文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一次互动。在一次随意的聊天中,张颂文的一句玩笑话“要是雷总能送我一辆(小米)汽车就好了”引发了广泛关
地介绍着沿途风景,直播间的观众热情地回应着,不时提出一些关于行程与车辆性能的问题,负责直播的副驾同伴也帮忙解答。
这是詹先生“开着SU7环游中国”的第9天,从苏州出发,经武汉、重庆、成都,进入拉萨,沿着边疆一直开下去,预估整个行程将持续半年。
詹先生的小米SU7。受访者供图
而这一切还要从3月28日晚说起,当天小米汽车发布,詹先生盯着手机第一时间抢到了一台。“我当时选择了标配版的橄榄绿色,4月3日就拿到了车,是苏州地区第一位拿到现车的用户。”詹先生说,提车之后,还幸运地选到了一个“豹子号”车牌。
看着小米SU7那么高的热度,詹先生于是萌生了做旅行博主的想法。截至4月19日,詹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已经发布了14条视频,每个视频的浏览量在10万左右,粉丝量已经积累了近9000。
“我们直播是不定时的,时长也会根据信号强弱等因素来临时决定,但总的来说,直播间人数还是超出预期的。”詹先生告诉记者,有时候直播间观看人数超50万,最高同时在线2万多人,最低的时候也有2千多人,热度还是很高的。
直播间截图。受访者供图
詹先生坦言,如果是其他车,肯定不会有这么高的热度,自己做短视频的动力也不会那么高。
“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就像具体的旅行路线,我们一般都是临时决定。对于短视频账号,我们暂时不期待能做到多少粉丝量,但小米SU7在未来几个月内还肯定都会是线上线下的‘显眼包’,关注度还是有的。”詹先生说。
因为小米SU7而粉丝量暴涨的不止詹先生,首批提车的短视频博主丸丸,在一场向路人展示小米汽车的直播中,吸引到近30万人观看,送礼人数超过百人,她甚至为这条视频配上了“第一批买到小米SU7的已经回本了!”的夸张标题。
另一位短视频博主王化萌更是吃到了小米SU7的流量福利,作为雷军亲自开车门的16位车主之一,靠着多条与小米SU7相关的视频内容,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涨粉超10万。
记者看到,该博主之前发布的视频点赞量一般在1万以下,而与小米SU7相关的视频最高点赞量达到了97.8万,其视频评论区不乏“我就是看到雷军才关注她的”等留言。
租车每日3000元,五一已经租不到了
4月19日,距离小米SU7开启交付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工作日里的小米汽车杭州大悦城店里依然有不少前来体验的顾客。
记者走进店里时,几个年轻人正围着这台车边打量边讨论。一位刚工作不久的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被雷军的感染力和小米SU7的外观所吸引,正打算入手一台,但过长的交付周期让他有些纠结。
小米汽车杭州大悦城店。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4月3日,小米汽车在全国28城交付中心同步正式开启交付。“小米汽车大定已超过10万单,锁单量也已超4万单。”在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透露称。
在工厂产能的制约之下,较大的订单量带来了超长的交付周期。小米汽车官网显示,现在锁定订单后预计27-30周交付,也就是大约7个月。
小米SU7定购页面。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交付周期漫漫,让第一批车主看到了租车的商机。记者发现,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就有着不少做小米SU7出租生意的个人与公司。
上海一位车主汪清(化名)告诉记者,小米SU7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最新象征,车到哪哪就是“打卡点”。交付量少、交付周期长等因素,也在短时间内加剧着小米SU7的稀缺性。
“我这边有三台车,分别是霞光紫、海湾蓝和岩石灰三个颜色,都是创始顶配版,每天的租金是3000元,最近还是很抢手的,要提前预约,而且五一假期已经全被租出去了。”汪清告诉记者,而相比之下,保时捷Taycan当前一天的租车价格在2000元左右,特斯拉Model 3租一天价格大致在300元。
小米SU7。受访者供图
张岩(化名)经营着一家租车行,也在4月3日开启交付当天拿到了几辆小米SU7。他告诉记者,目前小米SU7的流量是最大的,在社交媒体发一个租车的帖子都能吸引到每天几十个的咨询量,其他的车就相对少了很多。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小米目前提供的首付比例最低15%、贷款期限最长60期为例,小米SU7标准版首付最低只需3.24万元,月供不足3500元。以每天3000元左右的租车价格计算,对外出租一天的收入,就基本覆盖了月供。
另外,还有租车行给记者的报价是每天4500元,包月6.8万,按照这个价格与热度,一辆车的钱两三个月就能赚回来。
张岩告诉记者,在租车的人中,有普通的“米粉”,也有不少媒体老师、网红大V等。“流量就是金钱,谁也不想错过这一波赚钱的机会。”张岩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潮新闻记者表示,“物以稀为贵”,所以现在很多人拿小米SU7来“变现”。但随着产能提升以及热度的下降,小米SU7的关注度也会降低,毕竟是几十万元的产品,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还可以,但只是想要借此“赚一波”,还是要更加谨慎。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