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21:00信息 • 发布者: 封面新闻

来源:读特

一座“城”孕育一座城;一座“城”代表一座城。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40年前,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历史选择了宝安、选择了深圳;40年来,宝安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筚路蓝缕、锐意革新,杀出一条血路;40年间,宝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

于深圳的过去而言,宝安是变革,是突破;于深圳的未来,宝安更是希望,是风向标。

特区40周年,深圳再次翻开新的篇章。

宝安住建

静时,他想到自己没让父亲过上一天富裕日子,就声泪俱下,痛哭失声,村里人听到后,都很感慨。

在为父亲守孝期间,黄舒不喝酒、不吃肉,每天只喝一碗稀饭,导致身体越来越瘦。

母亲去世后,他也是如此为母守孝。

当地人对黄舒的孝道举动非常敬佩,将他比作大孝子曾参。曾参,字子舆,春秋战国时的鲁国人,孔子学生,以孝闻名。用曾参作比,是对黄舒的最高评价。

当地官府上报朝廷,朝廷钦旌他为孝子,把他住的地方叫命名为参里,旁边的一座山命名为参里山,后来简称为参山(今宝安区沙井中学附近)。

黄舒死后,葬在沙井,他的墓在2001年5月被发现。

黄舒有8个儿子,后裔在深圳分布较广,如宝安上合黄氏、福田上沙黄氏、下沙黄氏、上梅林黄氏、南山北头村黄氏等。

据黄氏族谱记载,宝安区的沙头村、上合村、北头村和坑梓镇黄姓,都是黄舒的后裔。

如今,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有一座黄氏宗祠,是明朝时黄舒后裔为纪念黄舒而修建的,1998年7月被深圳市政府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在《晋孝子参里黄先生祠记中》赞颂黄舒“孝德信诸里人”,“世表南海。”

最早记载黄舒事迹的,是宋人沈怀远编撰的《南越志》:“宝安县东有参里,县人黄舒者,以孝闻于越,华夷慕之如曾子之所为,故改其居日参里也。”

历代东莞县志、宝安县志、新安县志,都把黄舒排在乡贤或孝友类人物首位。清朝初期,他的住所被尊为“新安八景”之一。

据有关学者考证,黄舒是宝安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名人。深圳的文史专家彭全民说:“黄姓是有据可考的最早迁入深圳的姓氏。黄舒的孝道,影响了深圳1000多年的历史。”

【下期看点】

请看黄姓(25)。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