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雪寻,我要拍明星了!
1. 说不定拍完之后我就能当上导演,出任制片,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就有些小激动。
2. 这次拍摄对象是名感性演员,拍摄主题是办公室女郎写真。为了更好地把握这次拍摄机会,我决定写脚本,最终我的脚本得到了甲方和明星的认可。
3. 接下来就是到了拍摄环节,没错,今天拍摄的明星就是港星高海宁。由于拍摄时间也是非常紧迫,当时在场也是不容出错。
4.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看成片。成片也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荣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等称号。
聚力集群引领 产业能级不断攀升
走在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的高陡边坡上,鱼鳞状的梯田中一抹抹绿色与蓝天相照应,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目前,修复工作已近尾声,恢复林地627亩、草地1073亩、耕地1466亩,有效改善该区域土壤结构,杜绝污水直排黄河情况发生。修复后,规划打造的红高粱、冬凌草中药材种植基地两个千亩种植示范区,估算收益每年可达320万元。
高桥矿山是渑池县推进全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渑池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河南省优质铝矾土原料生产基地。然而,数十年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地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县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积极寻求转型之路:一方面,采取分区作业,强化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进县域资源型工业向绿色循环、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去年以来,渑池县划定23个攻坚战区推进修复治理。目前,共完成治理面积2.03万亩,累计复绿面积1.61万亩,恢复耕地面积3850亩,栽植各类苗木35.4万余株。
与此同时,渑池县坚持把产业转型放在突出位置,以铝基新材料产业园、锂电科技产业园、高温新材料产业园和仰韶文化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产业链)建设为载体,建立“1+10”工作专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优势产业、特色集群。
铝基新材料产业方面,渑池县大力创新拓展已初步形成的以铝基、镓基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布局,龙头带动、筑链壮群,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重点实施乾成环科年产18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力争2025年年底建成全省重要的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持续扩大金属镓产量,争取产能突破130吨,抢占全国首位。
镓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明星材料”,主要藏身在铝土矿中。近年来,东方希望以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分解母液和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螯合树脂得到高纯度的镓,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的技术难题。“我们去年产出76吨镓,不仅创造了2亿元的产值,也让企业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毅说。
河南承明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先进光电和半导体材料MO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三甲基铟、三乙基镓等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产品,也是全省唯一具备6N生产技术的企业。公司总经理王科峰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承明光电年产30吨三甲基镓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就地转化,更能够推动我国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和战略储备。”
白酒和现代食品产业方面,仰韶酒业坚持做大产能、做优产品,2023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获评“中华老字号”“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成为全省唯一上榜酒业。2018年,仰韶彩陶坊酒在西安正式上市,到布局北京、湖北、深圳等地区市场,全国市场化不断提速。同时,仰韶酒业还开拓了海外市场,出口到了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
另外,渑池县依托宏远食品工业园,推动旅游休闲食品集聚发展、提质增效、创优品牌,努力打造域内一流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10家,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发挥,预计五年内总产值可超30亿元。
截至目前,10个产业园区共实施项目71个,建成项目3个,在建项目37个(总投资108.5亿元),年内嘉德新能源1亿对锂电池极片、安培新材料7万吨铝硅基微孔等19个项目将建成投产,全力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聚力普惠群众 民生实事提质发展
9月1日,作为直通高铁渑池南站的交通要道,全长7.93公里的渑池县新华大道全线正式竣工通车,高铁“10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广大市民拍手称快。
这是渑池县“打通大通道,拓展区域联动新空间”战略的重要成果。不断优化的“交通圈”,扩大了“朋友圈”,服务了“经济圈”。
近年来,渑池县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民生账本”愈加厚实、更有暖意。
持续优化基础设施,相继争取、引进、投入数十亿元,先后实施了垣渑高速、渑淅高速、G310改建、G241大修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了韶山大道、新华大道等多条城市断头路,畅通了城市“微循环”。
每天都有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科级干部坚守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坐班,全程与前来办业务的人员“面对面”交流服务;县教体局计划投资850万元,对4所学校校舍维修和3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上门讲解,宣传各级惠企政策,指导企业完成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申报……
上述种种便民措施来自渑池县今年9月以来创新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活动遵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思路,全力办成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以可见可知的变化、可感可及的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凝聚起高质量建设“五个渑池”的磅礴力量。
聚力强村富民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漫步北沟村,只见宽敞干净的柏油路面、生机盎然的绿植花卉、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别具特色的墙体彩绘……一幅乡风文明的动人图景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北沟村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个人居家收入+土地流转金+村内务工收入+集体分红金”多渠道创收格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北沟村是渑池县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的缩影。2024年,该县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思路,谋划项目55个,重点打造10个“和美乡村”。对此,渑池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村督导机制,每名县委常委定点联系一个行政村,全过程指导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建设,形成高位推动、高效督导的工作格局。
“乡村和美善治,移风易俗是关键”。渑池县把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明白纸”“倡议书”“一封信”形式,向全县发出“动员令”。
今年以来,渑池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示范引领、组团推进、项目赋能、夯基固本,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先后谋划中央预算内项目、专项债项目等31个项目,总投资达25.19亿元。同时,全县谋划入库和美乡村建设类项目95个,总投资达13.4亿元。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突出特色农业、乡土铸魂,持续做大做强“畜、椒、药”等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30万亩优质粮食、25万亩渑池花椒、10万亩高辣干椒、10万亩生态中药材、30万头生猪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拥有渑池丹参、仰韶牛心柿、仰韶贡米、仰韶大杏等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渑池县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力文旅融合 仰韶文化重新焕彩
9月24日,仰韶文化博物馆全新开馆暨仰韶村遗址古人面貌复原揭幕仪式在渑池举办,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网络平台转发仰韶文化相关信息报道超过2400条,多条信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在全网形成了强大声势。
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由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制作的“仰韶彩陶”更是踏上了“巴黎盛宴·2024广州——巴黎大型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荣耀征程,进一步提升了仰韶文化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继首届仰韶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仰韶文化论坛之后,今年以来仰韶文化屡屡成为关注焦点。
近年来,渑池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立足仰韶村遗址这一独特文化禀赋,高质量建设文化渑池,坚持以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一馆一区一居一学一村一园一节)为重要载体,在做好仰韶文化的传承发展、活用方面守正创新,高水平推进仰韶文化遗产保护、阐释传播和活化转化,让“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成为渑池名副其实的独特文化标识。
渑池县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2018—2022)、《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2022—2035),制定下发《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文物安全保护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依托渑池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打造以黄河丹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游、以仰韶文化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刘少奇旧居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游、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柳庄为代表的乡村风情游、以仰韶酒庄仙门山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等全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做“活”文化、带“火”旅游,真正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胜势。
近年来,渑池县围绕仰韶时代特点及仰韶彩陶纹饰与器物造型,提取文化元素,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装饰品及日常生活的实用器具,精心设计首饰、服饰、摆件等各类文创产品600余种,让仰韶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灿烂的仰韶文化,正一点点融入这座城市和人们生活的肌理。
展望未来,渑池县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以生态为基、产业为魂、民生为本,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