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10:30信息 • 发布者: 新东方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令伊丽莎白·泰勒迷恋不已,与马龙·白兰度并列为50年代最帅男星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被困在完美面具下的悲剧灵魂

你是否想过,拥有令全世界为之倾倒的容颜,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诅咒?

对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传奇巨星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这更像是一场无法逃脱的悲剧。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充满了戏剧性的转












婚后,夫妻二人回国发展。王世贵本是唐山工程学院的校医,但在1933年唐山沦陷,父母便来到英国人手下的开滦煤矿做工谋生。


尽管有幸免于动乱,但王德民的童年记忆里,那些掠过头顶的日本飞机撒下的阴影,始终鲜明得挥之不去。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德民一家迁居到北京生活。王世贵是当时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而文安清则成了中央外贸学院的一名外教老师。


图源:《人物》纪录片


由于家中条件相对优渥,王德民从小就在高水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父母的教导下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但与此同时,由于在那个年代,跨国婚姻并不常见,一家人总是免不了会受到异样的眼光。


小小年纪就五官深邃的王德民,更是因这样一张格格不入的西方面孔,不被同龄人认同。不仅受到躲避和排挤,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


而且正如家人所说,王德民小小年纪就有一身的倔劲儿。


在入学前,固执的他不仅因抗拒的态度多次气走了家中请来的中文老师,入学后也因为中文水平不够,一度成绩很差。


不会读写汉字,王德民便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硬生生将汉字的一笔一画记下来,在考试时完全靠辨认和复刻汉字形状来解题。


凭借着这样极度耗费脑力的“硬办法”,那时的王德民虽然成绩不佳,却依然完成了大大小小的作业和测试。


而再长大一点后,或许是小时候面对中文的那股子倔劲儿有所消退,意识到其中重要性的王德民终于在一番好好学习后完全掌握了中文,并就此突破了这唯一的障碍。


完全发挥出应有水平后,王德民在校内一直保持着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并从初中被保送到高中。


图源:《人物》纪录片


1955年高考,王德民成绩优异,各科分数都几乎接近满分。但即使是这样优秀的成绩,也没能立刻打破彼时人们心中的成见。


囿于时代观念的影响,混血儿的特殊身份,加上父亲留美的背景,使得王德民原本稳进的北大清华等一众名校,纷纷拒绝了他的志愿申请。


就这样,在种种原因下,王德民被调剂到了自己所填写的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石油大学。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


可以说,对于那时的王德民而言,一直以来比起优势与赞赏,自己这张令人瞩目的脸庞,带来的更多是负担与审视。


但尽管如此,在之后的岁月里,王德民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投入到钻采系采油专业的学习中,并从此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王德民曾说,“是石油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


结合他本人的经历,这几乎像是一次阴差阳错的命运安排,在冥冥之中产生了推动我国工业进步的强大力量。


02

冰雪中的油田


其实,早在填报志愿时,王德民便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所写下的专业全是石油、水利、钢铁等工业建设类专业。


对于这一点,王德民坦言,“那时常说‘百废待兴’,而这些都是最‘待兴’的”,为祖国做贡献才是他的根本目的。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


当时,西方人一句“中国贫油”,便轻飘飘给中国的未来下了定论。而国内石油的稀缺,也的确是中国发展中的头等难题。此时石油学院的录取,与王德民心中的大方向基本契合。


因此,在校内学习的五年时间里,王德民潜心习得了大量有关石油开采的专业知识,期间每门功课都保持着5分满分的学霸记录,还成了校内的3名模范学生之一。


王德民23岁那年,石油学院有意留下这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子在校内任教,但一则石破天惊的大好消息,当即改变了王德民的想法。


那一年,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被发现。


这个特大喜讯很快传遍了全国,许多高校学子一片欢腾,只因这意味着,“新中国将‘贫油国’的帽子一举甩进太平洋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图源:《人物》纪录片


身为石油学子的王德民同样欢欣鼓舞,前方不断传来的新鲜发现,更是让他与同学们感到热血沸腾。


于是,王德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父母为他规划好的安稳生活,当即带着满腔热血奔赴大庆,这片亟待开发的石油沃土。他说,“搞石油不去油田,何谈报效祖国!”


然而,等到了当地,许多人才发现现实情况要比想象中艰苦得多。不仅住宿环境恶劣,每天的粮食供给也十分紧缺。由于平日里都是靠烧原油来照明,每个人脸上都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


同时,比起被分配到科研单位的同学们,被安排到油田地质室测压组的王德民,不仅晚上住的是牛棚,平时还需要承担最辛苦的基层试井工作。


图源:《人物》纪录片


当时大庆每个月都会有“测压会战”,需要弄清数百口生产井的地层压力。身为实习员之一的王德民,每天要抬着100多公斤重的绞车上十几口井进行测压。


冬天时的大庆,最冷时可以达到零下40度。侧压过程中向上喷射的地下水,让浑身湿透的每个人在寒风中冻成了冰棍。


原先御寒的棉袄也成了一层坚硬的冰壳,被迫拘在里面的他们行动缓慢,得跟企鹅似的慢慢挪动着走。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右一为王德民)


人被冻上还是其次,气温降到零下时连防喷管都会被冻结,仪器根本没法下井。


这个时候,王德民只能脱下棉袄,将身体紧紧贴在上面,靠着自身传递出的体温进行解冻。等到原油好不容易化开,往往人也快被冻晕过去了。


那时有这样一段话在油田里流传,“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身穿冰激凌,风雪吹不进。”


苦中作乐的巧妙比喻,是对严酷现实的写实,也是千万人的顽强坚守。


图源:北京日报


那时的王德民正是这千万人中的一员,恶劣的环境浇不灭他心中的热火,反而让他在深入基层后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其中,并很快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03

激昂的凯歌


当时,国际通用的测压方法是国外的“赫诺法”,但这一方法在“试井”中呈现出的效果却非常不理想。不仅因为误差大,导致油田开采率很低,也跟大庆油田的情况不太符合,难以适配。


发现这一点的王德民意识到,中国人必须推导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测油方式。


在当时,想要挑战国际上通用多年的测压标准,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异想天开。但王德民心中认定了的事,便一贯会坚持到底。


为此,他在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夜里坚持挑灯自学热传导、数学、水力学等相关知识,还为了研究苏联文献自学了俄语,争分夺秒地进行反复演算。


在将近100多天的深度研究后,王德民终于成功推导出了一种符合大庆油田实情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松辽法”。


这种方法不仅易于计算,而且误差也大大降低,比赫诺法的精确度高出两倍!


图源:微信公众号@环球人物


新方法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石油开采率,标志着中国石油测压技术首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直到今天,美国也只能采出地下33%的原油,比当时的大庆依旧低了足足10个百分点。


而那时仅仅24岁的王德民,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工程师。这对于王德民来说,仅仅是他深耕油田的开始。


196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国石油产品基本自给了!”一句简洁而深重的话语,让王德民在回首这些年夜以继日的研究岁月后,越发点燃了心中澎湃的激情。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


此后多年,王德民继续进行创新研究,先后研制出多层试油、油水井分层测试、偏心配水工艺等世界领先工艺。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王德民被提升为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局长。


1980年,王德民通过发展“限流压裂法”,使大庆油田的石油储量猛增7亿吨,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亿元增收,几乎等同于凭空生成了又一个大型油田;


1987年,他和另外6位科学家在北戴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我国石油开采专业首位工程院院士。


图源:网易新闻


为让大庆油田保持稳产高产,王德民主动挑战被西方学者断言不可能的世界性难题——“化学驱三次采油”。


多年钻研下,1996年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推广,创造了石油开采史上的奇迹。


中国成为首个实现化学驱三次采油大规模应用的国家,大庆石油的采收率提升至近70%,一夜之间,远超发达国家45%的水平,直到今天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准。


图源:微信公众号@环球人物


作为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如今的王德民广受尊敬。院士登记表里这样评价他的工作:“这些工艺,都是世界上油田开发意义重大、难度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技术”。


2016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2102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以表彰他对石油开采技术的卓越贡献。


图源:微博@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如今,这位已经87岁高龄的传奇院士仍然在科研领域持续奋战,2020年,他所推行的四次采油同井注采顺利通过验收。


他相信,在这项技术真正得到推广应用后,将“引发一场全球老油田复采的大变革”。一如从前那样,王德民对此满怀信心与热情。


04

“严谨高效”的学界男神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兴起,王德民早年的照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因极高的颜值引发大众惊奇的讨论。


平日里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王德民也时常会被问到相关问题。相比于这一次略带玩笑的“花岗岩脑袋”,从前的王德民还有过更加直白的回应,他说,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长相。


话语虽然直接,但王德民的确不太关注自己的外貌。若是进一步了解到他平时颇具“理工直男”风格的行事习惯,便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了。


图源:《人物》纪录片


除了俊朗的外形和优异的成绩,年轻时的王德民还拥有着强健的体魄。他不仅是校运动队的主力队员,在短跑和篮球等运动领域也表现出众。


因此,大学时的王德民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众多追求者,但他却对此提出了两条神奇的择偶要求:一是,他不能抽出时间带对方逛公园;二是,对方不能妨碍他看书。


这两条直愣愣、冷冰冰的要求一出,许多原先还满怀期待的追求者顿时偃旗息鼓,对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的王德民望而却步。


王德民也松了一口气,自此全心投入到石油事业中,直到后来在大庆油田的工作中,才与拥有共同理想追求的妻子王日英走到了一起。


图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


在工作中,王德民也有着一套主打高效严谨的行事准则。在实验室做研究时,王德民一旦投入便根本顾不上打理仪容,有时还会被同事们发现嘴角沾着些黑色和白色的粉末。


原来,王德民为了节省时间,时常直接干吃母亲寄来的奶粉和咖啡粉,连烧壶热水的时间都不愿浪费。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年春节,食堂办了个包饺子的集体活动,王德民看了看发给每个人的半斤白面和饺子馅,直接将它们分成两份,一下子包了两个巨大的“饺子”,一把扔进锅里煮了。


他说,当时心里想的是,如果真包起饺子,这大半天的时间肯定得包进去了,反正吃到肚里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当时王德民一心想着缩短吃饭时间,却万万没想到,那两个大饺子硬是煮了快一个小时,直到最后才终于煮透。


谈起那时候过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吃上饺子的王德民,印象深刻的同事们至今都有些忍俊不禁。


图源:《人物》纪录片


年岁渐长后,王德民仍然保持着锻炼身体的日常习惯。在2013年的《人物》纪录片中,王德民告诉记者,自己在上班时几乎没有坐过楼里的电梯,每天会坚持爬上这楼里的15层楼梯来进行锻炼。


他还向记者认真地分析,通常自己爬到10楼就会微微冒汗,因此爬15楼的有氧运动量对他来说是刚刚好的。


图源:《人物》纪录片


像这样的坚持还体现在饮食上,多年来王德民仍然保持着节省时间的习惯,每天中午会自带面包和水果,简单快速地解决午饭。


在了解到每天饮酒少许有益健康的科学结论后,王德民每天会将需要摄入的酒精量控制在最佳的18克左右。


图源:《人物》纪录片


王德民还在镜头前对18克酒精进行了更直观的换算类比,比如高度白酒7钱,40度的酒9钱,啤酒两杯,或是葡萄酒半杯多一点。


如此精确到克数的严谨程度,让许多人感叹自己仿佛看到了现实版的谢尔顿。


对于这一次意外登上热搜,87岁的王德民院士在回应时形容得很朴素,“我就是一个搞技术的,搞石油的。”


但在了解过他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后,我们都会明白,正是因为一个个像他们这样执着奋斗、孜孜以求的杰出人物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繁荣发展的中国。


图源:网易新闻


他也许是照片中光彩照目的温润玉石,但更是千锤百炼下屹立不倒的国之栋梁,于祖国最需要时撑起华夏民族的脊骨。


如今,沿着前人未竟的道路,新一代中华儿女必将走的更远,开拓出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资料:

1.光明日报《王德民:愿以一生许大庆!》

2.中国之声《他被称为“最帅院士”,87岁仍坚守科研一线》

3.环球人物《比吴彦祖帅,还比王进喜拼,这位耿直的院士爷爷才是真正的男神!》

4.北洋之家《“帅出地球”的中国最帅科学家刷屏,因为一张64年前的学籍照……

5.央视新闻《颜值是这位院士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6.人物纪录片《石油专家王德民》

7.石油论文《网友笑称的“中国最帅院士”——石油学霸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