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设备:
目录
- 前言
- 设备规格展示
- 性能测试和游戏测试
- 小结
前言
笔者也算是笔记本吧的老吧友了,年轻贫困的笔者自从关注了笔记本吧以后,一度沉迷性能强劲的肌肉本和旗舰本,曾经的准系统吧、笔记本吧、神舟笔记本吧都留下过笔者的足迹。当时的笔者,应该就是下图这样的表情包里的形式严格+内容自由派吧。
时光
公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死抠性能不放松了,笔者对于笔记本的需求也逐渐从性能优先转向了续航和便携性优先。近些年眼界愈加开阔,线下实体店也摸过不少新品,虽然对于高端轻薄本的“做工”还是不大能欣赏得来,但是不至于一根筋地认为只有重型笔记本性能才够用,也算和过去桀骜不驯的自己达成了和解吧。
在笔者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一类新的便携式PC,那就是Windows掌机。这一类有着手柄、摇杆、屏幕,或者有不甚好用的键盘的设备,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是UMPC的灵魂继任者了。UMPC是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的简写,直译为:“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算是一种便携性远超寻常笔记本电脑(Laptop)的异形笔记本电脑。当年,各大厂商都做过类似的产品,但是可惜当年移动互联网还没今天这么发达,芯片性能和制程也远不如今天,以至于UMPC可谓是昙花一现,由于其高售价,沦为富哥们的玩具,出货寥寥,没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仅仅数年便销声匿迹,淡出人们视野。只有在若干年后的今天,穷哥们才能入手一台过去经典的UMPC聊以慰藉。余华说得好:人总会为了年少时求之不得的东西困顿一生。这句话放在这里看起来也是合适的。
谁能想得到在时隔数年之后,UMPC会随着人们对娱乐需求的大幅上涨而回归人们视野?2016年GPD Win 1横空出世,5.5寸屏和不到一斤的重量,以及今后成为品牌特色的键盘设计,成功带起了一片属于Windows掌机的浪潮,时至今日,已经有Steam、微星、ROG、联想、未来人类等多家厂商也入场做掌机,盯上了这块小众的蛋糕。而当年被讥讽为寨厂的GPD也成功地挺过了疫情活到了现在。
笔者于2018年购入了第一台UMPC,当时8代Intel是牙膏挤爆的一代,首先是i5-8400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首次在消费级桌面上出现了Intel的6核处理器,其次是i5-8250U在移动端首次出现8线程的i5,4C8T的规格对标i7-7700HQ,性能只能说完全不虚前代i7。这个背景,对8代处理器天然有好感的笔者,几经对比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使用core m3-8100Y的OneMix 1S。
自从掉进了这个坑里,之后再也没爬出来过。手头上的Windows掌机和玩过的机器也不少,这次就将手头上的几台机器,分别拿出来对比一下吧,也算是怀念一下自己在这上面花费浪费的青春。
2、设备规格展示
本次参与横评的设备有:GPD Win Mini 2023、GPD Win Max 2 2022、GPD Win Max 2020、ROG Ally一共四款。
别问笔者为什么没有爆火的Steam Deck,问就是已经出掉了,没来得及留下测试数据。
GPD Win Mini 2023的鲁大师截图
GPD Win Max 2 2022的鲁大师截图
GPD Win Max 2020的鲁大师截图
ROG Ally的鲁大师截图
截图不够直观,于是笔者把机器的重量电池容量等数据加进去整理出了一个汇总表格
汇总列表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
CPU | R7 7840U | R7 6800U | i5 1035G7 | Z1 Extreme |
显卡 | Radeon 780M | Radeon 680M | Iris Xe 64EU | Radeon 780M |
内存 | 32G LPDDR5 6400MHz 8G×4 | 16G LPDDR5 6400MHz 4G×4 | 16G LPDDR4 3733MHz 8G×2 | 16G LPDDR5 6400MHz 4G×4 |
硬盘 | 西数SN740 512G | 雷克沙NM610 500G | 佰维PCIE3.0×4 512G | 铠侠RC20 500G |
屏幕 | 7寸1920×1080 120Hz 竖屏 | 10.1寸2560×1600 60Hz横屏 | 8寸1280×800 60Hz 竖屏 | 7寸1920×1080 120Hz 横屏 |
键盘 | 有 | 有 | 有 | 无 |
声卡 | 瑞昱@AMD High Definition Audio | Conexant Senary Audio@AMD High Definition Audio | 瑞昱ALC269 High Definition Audio | 瑞昱@AMD High Definition Audio |
网卡(Wireless) | AX210板载 | AX210板载 | AX200板载 | MT7922板载 |
电池 | 45wH | 67WH | 57WH | 40WH |
电源 | 氮化镓PD65W | 氮化镓PD100W | 氮化镓PD65W | 氮化镓PD65W |
手柄 | 模拟线性扳机+霍尔摇杆 | 霍尔扳机+霍尔摇杆 | 微动扳机+霍尔摇杆 | 霍尔扳机+霍尔摇杆 |
马达 | 双线性马达,Z轴线性震动 | 双震动马达 | 无 | X轴线性马达 |
陀螺仪 | 六轴陀螺仪 | 六轴陀螺仪 | 无 | 六轴陀螺仪 |
操作系统 | Windows11 | Windows11 | Windows10 | Windows11 |
重量 | 521g | 1035g(加装4GLTE模块) | 835g | 613g(改装2280硬盘后625g) |
3、性能测试和游戏测试
有了这么多的设备,那当然不得不跑跑分,就跟赵本山的小品里说的那样,人“没事走两步”,机器没事跑俩分。
接下来在默认高性能电源策略(GPD Win Mini 2023:28W,GPD Win Max 2:35W,GPD Win Max 2020和ROG Ally不做特殊处理)下分别跑了CPU-Z、CineBench R15、R20、R23以检测CPU性能水平,通过新版鲁大师、3DMark11、《最终幻想15》基准、《刺客信条:英灵殿》基准、《中土世界:战争之影》基准、《古墓丽影 :崛起》基准、《古墓丽影:暗影》基准来评估实际游戏性能水平。
新版鲁大师跑分(得分越高越好)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处理器 | 725079 | 545033 | 345939 | 723201 |
显卡 | 136588 | 173385 | 103738 | 135265 |
内存 | 200387 | 190733 | 170592 | 188075 |
硬盘 | 215754 | 124407 | 127997 | 100511 |
综合 | 1277808 | 1033558 | 748266 | 1147052 |
CPU-Z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单核 | 638.7 | 607.7 | 414.7 | 657.7 |
多核 | 4604.8 | 4488.8 | 1609 | 5239.2 |
倍率 | 7.209644591 | 7.386539 | 3.879913 | 7.965942 |
3DMark11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图形分数 | 2327 | 2691 | 1088 | 2621 |
物理分数 | 13865 | 11603 | 5770 | 13867 |
结合分数 | 2376 | 2727 | 1249 | 2394 |
总分(X分) | 2543 | 2919 | 1200 | 2823 |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显卡分数 | 7400 | 3273 | 1282 | 3409 |
物理分数 | 19769 | 18863 | 8523 | 17123 |
结合分数 | 2693 | 1337 | 524 | 1163 |
FSE分数 | 6845 | 3206 | 1260 | 3177 |
3DMark TimeSpy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显卡分数 | 2573 | 2501 | 749 | 2596 |
CPU分数 | 7694 | 7683 | 2923 | 6250 |
TS分数 | 2858 | 2782 | 843 | 2784 |
《最终幻想15》基准
画质设定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分数 | 2318 | 2228 | 931 | 2097 |
评价 | Low | Low | Insufficient | Low |
《刺客信条:英灵殿》基准
画质设定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最低帧数 | 8 | 13 | 7 | 13 |
最高帧数 | 49 | 69 | 48 | 49 |
平均帧数 | 26 | 30 | 11 | 26 |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基准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最低帧 | 9 | 17 | 6 | 6 |
最高帧 | 72 | 175 | 106 | 72 |
平均帧 | 29 | 95 | 25 | 26 |
《古墓丽影 :崛起》基准
画质设定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山顶场景帧数 | 36.03 | 32.16 | 15.34 | 47.52 |
叙利亚场景帧数 | 24.1 | 20.41 | 16.12 | 27.3 |
地热山谷场景帧数 | 32.01 | 17.35 | 16.43 | 30.24 |
整体帧数 | 31.1 | 23.45 | 15.94 | 35.46 |
《古墓丽影:暗影》基准
画质设定
机型 | GPD Win Mini 2023 | GPD Win Max 2 2022 | GPD Win Max 2020 | ROG Ally |
最低帧(GPU) | 23 | 13 | 17 | 22 |
最高帧(GPU) | 42 | 34 | 48 | 44 |
平均帧数(GPU) | 31 | 21 | 23 | 32 |
4、小结
玩了这么些机器,本人还是偏向于使用更接近传统笔记本形态的UMPC一点,4台设备当中有3台都是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触摸板和键盘的。不过包括ROG Ally在内,这四台机器都有摇杆模拟鼠标的功能,其中ROG Ally的模拟鼠标功能是通过奥创中心的软件实现的,而GPD的这三款机器是直接在机身做了一个硬件开关来实时切换。
像OneMix 2S、GPD Pocket 1和AyaNeo Flip DS的类似指点杆的光学鼠标用习惯了也不是不行,还有一种类似ThinkPad的TrackPoint的使用体验,只是迫于其尺寸和工作原理,每次手指在上面滑动能够移动的范围极其有限,不能像小红点那样推动的时候实现持续线性的移动,当外接高分辨率显示器的时候这一点是很不舒服的。不过笔者都外接显示器了,那当然拓展坞和键盘鼠标都得安排上了,这个缺点可以说是不存在了。
这4台机器当中, GPD Win Max 2 2022、ROG Ally的电源键都是集成了指纹识别的,相对来说开机解锁更方便简单,不过虽然GPD Win Mini 2023不支持指纹,但是可以通过官方的软件将开机密码录制绑定在宏按键上来实现一键解锁,也算是比较方便。最不方便的就是2020年购买的首发GPD Win Max 2020了,并不支持绑定键盘宏,每次开机都需要手动输入pin码或者密码。这对于习惯了登录微软账号使用指纹解锁的笔者来说还是略显繁琐了。
在屏幕素质方面,个人认为华硕的屏幕观感最好,不管是对比度还是响应都在这四块屏幕当中最讨喜,GPD Win Mini同样是7寸FHD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屏幕,观感还是要比ROG Ally的屏幕要差不少,这可能还得归功于大厂物料的采购确实给力。GPD Win Max 2 2022的屏幕是一块10.1寸的2560×1600分辨率的屏幕,虽然刷新率只有60Hz,但是这块屏幕还额外支持MPP2.0协议的主动式手写笔,能提供4096级别的压感识别。不过这款机器又不具备Miix520那样可拆卸的键盘和跟ACER Spin5那样的变形翻折结构,能支持压感固然好但是要说对创作和生产力有什么帮助的话,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只能说毫无用处。
对于便携式设备(不单单是掌机)而言,体积和重量都是和便携性紧密联系的,就笔者目前手上的这些掌机(或者UMPC)来说,体积和重量是真正能改变使用场景和使用姿势的,以这些掌机的重量实际上要双手悬空长时间游玩的话,GPD Win Max 2 2022肯定是做不到的,毕竟1035g的重量已经超过了现在卷重量的惠普星13Air的993g和华为MateBook X Pro 2024的980g了,除非使用者真的是腕豪,否则还是建议在床上葛优躺着放肚皮上或者在桌面上用支架托着玩。华硕ROG Ally掌机作为大厂出品的Windows掌机,外壳模型做了人体工学设计,握持手感不错,重量适中,但是对于亚洲人的手型来说体积实际上还是略微大了点,更适合手型更大的外国人(官网宣传页面也是外国人手持机器把玩的照片居多)。这四台机器当中最轻巧的还得是GPD Win Mini,这台机器有着500g左右的重量,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键盘、触摸板、摇杆、高刷新屏幕、USB4、Oculink,拓展性能甚至不输给一些便宜的笔记本。散热和隔热方面本来是短板,不过目前有各种DIY解决原厂散热以获取更高性能释放的方案,以及DIY手柄来规避机身高功耗时的烫手问题,可以说是这4款机器当中可玩性最高的了。
最后体验比较差的是GPD Win Max 2020,2020年笔者入手的首发机器,尽管现在看来这台机器重量沉重、手柄手感不佳,屏幕分辨率低、显示泛白,芯片性能也落后时代,但是放在当时来说这么一台8寸屏,实际9-10寸左右尺寸、835g重量,双USBA、双USBC甚至其中一个USBC是雷电3接口,还带标准的RJ45网络接口的小笔记本是真的很令人惊艳,随身携带这台机器通勤调试设备比通常笔记本更方便,虽有牛马精神入脑之嫌,不过这个机器还是陪伴笔者度过了三年疫情,不能用现在百花齐放、大厂入局的眼光来看四年前的产品。尽管设备比较老了,CPU和内存性能无法跟上了,这台机器仍然支持雷电3接口,如果能找个雷电显卡坞再外接个显卡也不是不能续命。
作为UMPC的精神继承者,这4台掌机其实都有着相当的拓展性来增强性能,都能实现外接显卡来提高显示性能,毕竟尽管目前的R780M有着媲美GTX1650的性能,但是对于目前动辄100G+的3A大作来说,性能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只有外接显卡方案才能提供足够流畅的游戏体验。目前显卡坞的两种主流方案:雷电坞和Oculink坞,上述4台掌机的支持程度均有不同,网上介绍的文章很多,下次有机会再聊聊目前的显卡坞方案的兼容性问题。
随着这些年芯片制程和架构的更迭,从之前8100Y将将能满足进系统上网轻量办公的需求到现在7840U能玩刺客信条英灵殿这种年度3A大作,目前基于Windows的UMPC性能提升有目共睹,掌上便携设备畅玩大型3A游戏已经不再遥不可及的目标。AMD的6000系列可以说是核显性能牙膏挤爆的一代,6800U的R680M对比之前的5800U的VEGA8性能提升不是一点半点,初步达到了移动端1050的水平,7000系的Zen4架构对比之前的Zen3和Zen3+架构也提高了能耗比,更适合笔记本或者掌机之类的便携设备。与之相对的Intel新的Ultra200系列能耗比甚至更高,核显规模甚至比之前更高,性能更强,更加适合移动端设备使用。其实对于掌机来说,CPU部分8核已经足够,最关键的还是显卡的部分,核显能够分到多少功耗与其性能表现是息息相关的。Intel的Ultra 200v系列开始砍掉P核的超线程技术,这使得芯片功耗显著下降,能耗比进一步升高,相对来说 CPU部分的功耗下降了,GPU部分能够分到的TDP就更多,性能释放也就更强。不过Intel的显卡驱动一直在修修补补,对于新游戏支持挺好,对于怀旧的老游戏就不那么友好了。而AMD之所以会成为Windows掌机的宠儿,也和Zen4架构能耗比较为出众有很大关系。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关注导致的认知偏差,笔者认为现在Windows掌机这个平台是Intel和AMD两家新的交锋点,焦点就是谁能耗比更高,谁才能在Windows掌机这个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就目前来看,作为UMPC精神继承者的Windows掌机如果作为传统笔记本用途的话性能是基本足够的,但是作为随身EDC设备来说续航还是略显不够,毕竟现在普通的手机兼顾了移动通讯和轻度娱乐等功能,续航也能有一天。而真正专注于游戏而非游戏机本身的玩家们也大都选择了专门的Switch游戏机,哪怕是标准版的Switch重量也才398g,比上述这四台掌机当中最轻的GPD Win Mini更轻巧,更别说Switch Lite甚至只有275g,与一台手机差不了多少,更适合长时间握持把玩。要说价格方面各大Windows掌机的溢价还是比较明显,同样的价格去购买游戏本哪怕只是购买入门游戏本,获得的游戏体验也是极大地提升,不过要说这纯纯的智商税那也未必,随身携带的小电脑能带来的满足感是单纯的游戏机不能比的。只能说Windows掌机的思路更贴近于AllinOne,想要一台机器同时解决工作、娱乐,又同时满足便携性和续航需求,Windows掌机还任重道远。
本文一共4833字,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