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县的岳杨路上,有一个村子名叫边庄。
把车子停在了一个广场里,发现这里还有篮球筐,本想打会儿篮球热热身,却发现篮球没气了,最终投了一次篮继续逛村。
这里的街道十分整洁美观,道路两边有花池、冬青和观景树,还有排水池,风景如画。
村子的一头有个限高栏,如今已经解除。
村子的东北角有所幼儿园,幼儿园墙外闲置着许多大瓷缸。不知道村里是否通了自来水,是否还会用大瓷缸存些饮用水。
静静地小桥,静静地田野,静
来越美了”。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穿过连片的玉米地,进入绿树掩映的边庄村。村口处,石磨盘、古井上的辘轳等老物件引人注目。辘轳旁的两个石柱上,分别刻着“福寿泉”“乡愁”字样,古井井口已被铁盖子盖住。
“这口井30多年前还有水,后来水位下降就不用了。”在古井旁,名叫赵松林的老者边用手摇起辘轳边说,他今年78岁,这口井他小时候就有,“可是有年头了”。
边庄村党支部委员郑迎迎说,近几年村里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古井、石磨盘等老物件因是村民的共同记忆而特意保留,“也是保留乡愁和怀念”。
“这些老物件保留得好啊!”赵松林曾当过多年村党支部书记,他说,自己十多年前患过脑梗,如今走路还不太方便,但他时常在家人的帮助下到村里走动。他指着路边随处可见的墙体彩绘说:“你看,宣传的内容好,各式各样的图案也画得漂亮,每天出来看看,心里可美气、可得劲儿。”
“以墙为纸,不仅好看,提升村容,还能引导大家共同维护乡风文明。”郑迎迎说,墙体彩绘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小阵地”。
村子主干道北端是偌大的休闲广场,广场上有各类健身器材,还有凉亭、石桌、石凳,周边广植月季、女贞等花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凉亭
孝善民风世代传
边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芳说,边庄村成村于明末清初,当时有姓边的人家开始定居,随后又有宝丰的其他人家相继聚居于此,渐渐发展成边庄村。数百年来,由当初的几户人家发展到如今的160户共计680人。
因紧临香山寺,边庄村村民常去香山寺游玩。在王军芳看来,受益于香山寺传统文化的影响,边庄村一直以来民风淳朴,其中因袭于妙善公主大孝大善的孝善民风世代相传。
边庄村北边建有一道约40米长的文化墙,墙上图文并茂,写有“百善孝为先”等孝善相关内容。村里常年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
今年48岁的郑巧丽是公认的好媳妇。当天11时许,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家里包饺子。“羊肉豆角饺,一会儿就下锅里哩。”郑巧丽说,公公赵松林进餐时间很规律,每天都是11时30分开始吃午饭,因此,无论再忙,她都会提前把午饭做好。
“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孝顺。”谈及儿媳妇,赵松林开心地说,“带我出去转,招呼我吃喝,还经常给我洗脚哩。”
郑迎迎也是村里的好媳妇,她说,受孝善民风影响,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很多,边庄村也因此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和谐石
福利满满暖心田
“这蛋价可真不低!”当天12时许,在附近一工地干完活儿的村民吕现骑车回村后告诉家人,鸡蛋价格已涨到每斤(1斤=500克)近6元,庆幸的是,村里每年中秋节前都会给年满60岁的村民发鸡蛋,今年他正好能赶上。
王军芳说,村里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360元至72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春节、中秋节发放慰问品,还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两袋奶粉。
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村里还会给本村妇女每人发放100元现金。每年收麦、收秋时,村民每人能领到100元农忙补助。
此外,凡考入高中的学生,每年补助500元直至高中毕业。考上大专、二本、一本院校者分别一次性补助1000元、4000元、6000元,以此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王军芳说,近年来,边庄村利用现有资源,依托村合营企业香山陵园以及大香山国学文化园、香山寺开发等,村集体经济年入近百万元,村民每人都持有股份,村委会每年拿出80余万元用于股份分红,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边庄村村委大院旁竖立着一块“和谐石”,上面红色的“和谐”二字,正是如今该村的真实写照。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周冬 董佳理
视觉:王玉